文章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 时间:2023-01- 18
【概况】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统筹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年内,威海市获评国家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通过第9次卫生城市复审,获批首批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代表山东省首次入选全国医改十大举措的“创新点”;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落户威海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新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刊推广,“信用+量化分级”监督管理“新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年获得国家级表彰18项、省级表彰20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强化工作督导,确保医改政策落地。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医改配套政策,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医改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比上年提高9.8%;药占比21.4%,下降1.8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继续深入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全力组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参与国家、省组织的集中带量采购,扎实做好用量分解、基金预付、采购监测等各项工作,制定并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中选结果顺利落地实施。国家组织的冠脉支架医用耗材以及第四批、第五批106种集采药品,“3+N”省际联盟人工晶体,山东省组织的首批39种药品和5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先后在威海市落地实施,年可节省医疗费用支出1.79亿元。
【卫生应急】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12个部门印发《威海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牵头制定《威海市新冠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应急工作方案》。全市设置采样点2930个,配备采样人员5600余人、后备采样人员1740人、应急采样队81支243人;安排转运车278辆,市级备用转运车24辆,转运人员604名;设置实验室31个,PCR检测人员805人,两日内可完成全市290.7万人核酸检测目标。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完成20万元的卫生应急物资购置更新。组织开展市级疫情防控应急演练2次、区(市)级及医疗机构演练390场次,参加人员2.98万人;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市级应急演练4次、区(市)级及医疗机构演练84场次,参加人员800余人。开展多起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行动,联合市总工会举行2021年全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技能竞赛,选拔4人参加全省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2个个人三等奖。联合市教育局、红十字会组织全市231所各类学校开展培训演练活动193场,学校覆盖率达100%。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修订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流程,提高报告质效。规范上报初筛阳性病例19例,复阳病例8例。
【卫生健康依法治理】开展《威海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立法调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完成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纳入2022年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计划。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统一制定、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及时报送审查备案材料。对现行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公布保留部门规范性文件13件、部门政策性文件5件,进一步提升法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行政决策的刚性程序要求,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文件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查,严格履行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对35件部门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把关,对直属单位12件超过500万元的重大合同,按程序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水平。
【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坚持每天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以问答形式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向社会公布各核酸检测服务点、新冠疫苗接种点地址和咨询电话,方便群众预约咨询,及时解答市民的各种疑问。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宣传,通过与媒体合作开办健康栏目、专家访谈、组织媒体集中采访等方式普及核酸检测和新冠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和科普知识,进一步消除群众顾虑。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由300人组成的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年度入选省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专家库83人。组织科普专家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全年全市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400余场,参与群众达4万余人次。建立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联合多家媒体开设多档健康栏目,并制作健康城市公益宣传片和科普动漫,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公交线路电子屏等载体循环播放,传播健康理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8.4%。积极宣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威海最美健康卫士”“威海好医生”“威海好护士”系列典型推荐评议活动,深入挖掘宣传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激发行业正能量。
【爱国卫生工作】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威海市进行第9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威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威海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通过“日督导、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回头看、开展专项整治、召开专题培训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形成创城问题“发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机制,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791个。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星期六”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居民、志愿者认领排查发现的卫生死角,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强化卫生创建督导,21个镇(街道)、827个村获批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威海市省级卫生镇、卫生村比例分别达100%和83%。开展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第33个爱国月活动,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手册》为主要内容,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村村响”广播等载体及现场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大对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发放宣传材料14万余份,新媒体发布文章330余篇。
【智慧医疗】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集医疗机构诊疗、健康数据,上线“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平台,对接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网上医疗服务功能。开展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支持居民使用电子健康卡在全市医疗机构享受医疗健康服务。至年底,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电子健康卡适配改造工作,发卡量达188万余张。上线预约挂号、门诊住院查询等功能,关注“健康威海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可使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网上就医服务。归集卫生健康数据9.5亿条,形成贯穿不同生命阶段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61万余份,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健康城市建设】10月,威海市在全国首届健康中国促进行动暨年度指数发布大会上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2019—2020年)。扎实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单位)、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单位申报、逐级验收,审核公示等程序,命名威海市健康细胞示范单位334个。推进落实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印发《2021年威海市无烟单位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各级各单位对照标准达标申报,经考核评估,确定机关单位255个、学校144所为2021年度威海市无烟单位,全市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健康产业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制定《康养旅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推动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21年,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453.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推进里口山医院等重点项目5个,2021年计划投资6.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31亿元,为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落实山东省“十强”产业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200万元。开展省级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评选工作,牡蛎、昆布等7种药材入选齐鲁道地药材目录,生姜、西洋参入选特色药材目录,西洋参入选“鲁十味”名单。开展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首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评选工作,好运角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万福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创建省级“体卫融合”示范单位3个,其中奥林国际智慧健身指导中心项目入选山东省体卫融合试点项目2021年度试点推广类优秀成果名单。
【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建设,威海市建设全省医养结合工作示范先行市领导小组印发《威海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重点任务11项和保障措施6条。市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印发《威海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22—2024年)》,新增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道)40处,全市有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道)50处;有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10个、医养结合机构39处,医养结合床位总数1.36万张。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田村社区、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村、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全市71处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等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被确定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39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自查,部分区(市)与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开展安宁疗护工作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安宁疗护服务范围、流程与收费标准等,实现安宁疗护按项目收费管理。制定《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建设及管理服务能力评估标准(试行)》,对17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免费乘坐公交车等6项老年人优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暗访督导,推动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地落实。
【行业作风建设】加强群众满意度工作组织领导,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2021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工作方案》及考核评分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行风建设专班。委托第三方机构每2个月开展1次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年内完成满意度测评5次,累计回访群众1.5万名。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整合投诉渠道,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行风专班归口受理热线和各项投诉。办理各项电话投诉3500余项。开展“千人大走访暖心工程”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2021年“千人大走访暖心工程”活动工作方案》,累计走访群众7.86万户,发放宣传材料13万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334条。联合市医疗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持续整治医疗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2021年,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收入占比22.4%,比上年下降4.06个百分点,降幅达15.4%。